1. 为什么选择 gRPC
1.1. 历史
长久以来,我们在前后端交互时使用WebApi + JSON
方式,后端服务之间调用同样如此(或者更久远之前的WCF + XML
方式)。WebApi + JSON 是优选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两者都是平台无关的三方标准,且足够语义化,便于程序员使用,在异构(前后端、多语言后端)交互场景下是不二选择。然而,在后端服务体系改进特别是后来微服务兴起后,我们发现,前后端交互理所当然认可的 WebApi + JSON 在后端体系内显得有点不太合适:
- JSON 字符编码方式使得传输数据量较大,而后端一般并不需要直接操作 JSON,都会将 JSON 转为平台专有类型后再处理;既然需要转换,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数据量更小,转换更方便的格式呢?
- 调用双方要事先约定数据结构和调用接口,稍有变动就要手动更新相关代码(Model 类和方法签名);是否可以将约定固化为文档,服务提供者维护该文档,调用方根据该文档可以方便地生成自己需要的代码,在文档变化时代码也可以自动更新?
- [之前] WebApi 基于的 Http[1.1] 协议已经诞生 20 多年,其定义的交互模式在今日已经捉襟见肘;业界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协议。
1.2. 高效传输-Http2.0
我们先来说第 3 个问题,其实很多大厂内部早已开始着手处理,并诞生了一些应用广泛的框架,如阿里开源的Dubbo
,直接抛弃了 Http 改为基于 Tcp 实现,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不过 Dubbo 依赖 Java 环境,无法跨平台使用,不在我们考虑范围。
另一个大厂 Google,内部也在长期使用自研的Stubby
框架,与 Dubbo 不同的是,Studdy 是跨平台的,但是 Google 认为 Studdy 不基于任何标准,而且与其内部基础设施紧密耦合,并不适合公开发布。
同时 Google 也在对 Http1.1 协议进行增强,该项目是 2012 年提出的 SPDY 方案,其优化了 Http 协议层,新增的功能包括数据流的多路复用、请求优先级以及 HTTP 报头压缩。Google 表示,引入 SPDY 协议后,在实验室测试中页面加载速度比原先快 64%。巨大的提升让大家开始从正面看待和解决老版本 Http 协议的问题,这也直接加速了 Http2.0 的诞生。实际上,Http2.0 是以 SPDY 为原型进行讨论和标准化的,当然也做了更多的改进和调整。
随着 Http2.0 的出现和普及,许多与 Stubby 相同的功能已经出现在公共标准中,包括 Stubby 未提供的其他功能。很明显,是时候重做 Stubby 以利用这种标准化,并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分布式计算的最后一英里,支持移动设备(如安卓)、物联网(IOT)、和浏览器连接到后端服务。
2015 年 3 月,Google 决定在公开场合构建下一版 Stubby,以便与业界分享经验,并进行相关合作,也就是本文的主角gRPC
。
1.3. 高效编码-protobuf
回头来看第 1 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比较简单,无非是将傻瓜式字符编码转为更有效的二进制编码(比如数字 10000 JSON 编码后是 5 个字节,按整型编码就是 4 个字节),同时加上些事先约定的编码算法使得最终结果更紧凑。常见的平台无关的编码格式有MessagePack
和protobuf
等,我们以 protobuf 为例。
protobuf 采用 varint
和 处理负数的 ZigZag
两种编码方式使得数值字段占用空间大大减少;同时它约定了字段类型和标识,采用 TLV
方式,将字段名映射为小范围结果集中的一项(比如对于不超过 256 个字段的数据体来说,不管字段名本身的长度多少,每个字段名都只要 1 个字节就能标识),同时移除了分隔符,并且可以过滤空字段(若字段没有被赋值,那么该字段不会出现在序列化结果中)。
1.4. 高效编程-代码生成工具
第 2 个问题呢,其实需要的就是[每个平台]一套代码生成工具。生成的代码需要覆盖类的定义、对象的序列化/反序列化、服务接口的暴露和远程调用等等必要的模板代码,如此,开发人员只需要负责接口文档的维护和业务代码的实现(很自然的面向接口编程:))。此时,采用 protobuf 的gRPC
自然而然的映入眼帘,因为对于目前所有主要的编程语言和平台,都有 gRPC 工具和库,包括 .NET、Java、Python、Go、C++、Node.js、Swift、Dart、Ruby 以及 PHP。可以说,这些工具和库的提供,使得 gRPC 可以跨多种语言和平台一致地工作,成为一个全面的 RPC 解决方案。
2. gRPC 在 .NET 中的使用
ASP.NET Core 3.0 开始,支持gRPC
作为 .NET 平台中的“一等公民”。
2.1. 服务端
在 VS 中新建ASP.NET Core gRPC 服务
,会发现在项目文件中自动引入了Microsoft.NET.Sdk.Web
类库,很明显,gRPC 服务仍然是 Web 服务,毕竟它走的是 Http 协议。同时还引入了Grpc.AspNetCore
类库,该类库引用了几个子类库需要了解下:
Google.Protobuf
:包含 protobuf 预定义 message 类型在 C# 中的实现;Grpc.Tools
:上面讲到的代码生成工具,编译时使用,运行时不需要,因此依赖项标记为 PrivateAssets="All";Grpc.AspNetCore.Server
:服务端专用;Grpc.Net.ClientFactory
:客户端专用,如果只是提供服务的话,那么该类库可以移除。
定义接口文件:
syntax = "proto3";
// 指定自动生成的类所在的命名空间,如果不指定则以下面的 package 为命名空间,这主要便于本项目内部的模块划分
option csharp_namespace = "Demo.Grpc";
// 对外提供服务的命名空间
package TestDemo;
// 服务
service Greeter {
// 接口
rpc SayHello (HelloRequest) returns (HelloReply);
}
// 不太好的一点是就算只有一个基础类型字段,也要新建一个 message 进行包装
message HelloRequest {
string name = 1;
}
message HelloReply {
string message = 1;
}
然后把它包含到项目文件中:
<ItemGroup>
<Protobuf Include="Protos\greeter.proto" GrpcServices="Server" />
</ItemGroup>
编译一下,Grpc.Tools 将帮我们生成 GreeterBase 类及两个模型类:
public abstract partial class GreeterBase
{
public virtual Task<HelloReply> SayHello(HelloRequest request, ServerCallContext context)
{
throw new RpcException(new Status(StatusCode.Unimplemented, ""));
}
}
public class HelloRequest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HelloReply
{
public string Message { get; set; }
}
这里的 SayHello 是个空实现,我们新建一个实现类并填充业务逻辑,比如:
public class GreeterService : GreeterBase
{
public override Task<HelloReply> SayHello(HelloRequest request, ServerCallContext context)
{
return Task.FromResult(new HelloReply { Message = $"Hello {request.Name}" });
}
}
最后将服务添加到路由管道,对外暴露:
using Demo.Grpc.Services;
var builder = WebApplication.CreateBuilder(args);
// Add services to the container.
builder.Services.AddGrpc();
var app = builder.Build();
// Configure the HTTP request pipeline.
app.MapGrpcService<GreeterService>();
app.Run();
2.1.1. protobuf-net.Grpc
如果觉得写 .proto 文件太别扭,希望可以按传统方式写接口,那么社区项目protobuf-net.Grpc
值得尝试,使用它可以它通过特性批注的 .NET 类型来定义应用的 gRPC 服务和消息。
首先我们不需要再引用 Grpc.AspNetCore,而是改为引用 protobuf-net.Grpc 库。同样也不需要写 .proto 文件,而是直接写接口类:
using ProtoBuf.Grpc;
using System.Runtime.Serialization;
using System.ServiceModel;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namespace Demo.Grpc;
[DataContract]
public class HelloReply
{
[DataMember(Order = 1)]
public string Message { get; set; }
}
[DataContract]
public class HelloRequest
{
[DataMember(Order = 1)]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ServiceContract(Name = "TestDemo.Greeter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IGreeterService
{
[OperationContract]
Task<HelloReply> SayHelloAsync(HelloRequest request, CallContext context = default);
}
注意其中特性的修饰。
写完实现类后,在 Program.cs 中注册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使用 protobuf-net.Grpc,我们不需要写 .proto 文件,但是调用方特别是其它平台的调用方,需要 .proto 文件来生成相应的客户端,难道我们还要另外再写一份吗?别急,我们可以引入protobuf-net.Grpc.AspNetCore.Reflection
,它引用的protobuf-net.Grpc.Reflection
提供了根据 C# 接口生成 .proto 文件的方法;同时使用它还便于客户端测试,同Grpc.AspNetCore.Server.Reflection
的作用一样,下文会讲到。
2.1.2. 异常处理
.Net 为 gRPC 提供了拦截器机制,可新建一个拦截器统一处理业务异常,比如:
public class GrpcGlobalExceptionInterceptor : Interceptor
{
private readonly ILogger<GrpcGlobalExceptionInterceptor> _logger;
public GrpcGlobalExceptionInterceptor(ILogger<GrpcGlobalExceptionInterceptor> logger)
{
_logger = logger;
}
public override async Task<TResponse> UnaryServerHandler<TRequest, TResponse>(
TRequest request,
ServerCallContext context,
UnaryServerMethod<TRequest, TResponse> continuation)
{
try
{
return await continuation(request, context);
}
catch (Exception ex)
{
_logger.LogError(new EventId(ex.HResult), ex, ex.Message);
// do something
// then you can choose throw the exception again
throw ex;
}
}
}
上述代码在处理完异常后重新抛出,旨在让客户端接收处理该异常,然而,实际上客户端是无法接收到该异常信息的,除非服务端抛出的是RpcException
;同时,为使客户端得到正确的 HttpStatusCode(默认是 200,即使客户端得到是 RpcException),需要显式给HttpContext.Response.StatusCode
赋值,如下:
// ...
catch(Exception ex)
{
var httpContext = context.GetHttpContext();
httpContext.Response.StatusCode = StatusCodes.Status400BadRequest;
// 注意,RpcException 的 StatusCode 和 Http 的 StatusCode 不是一一对应的
throw new RpcException(new Status(StatusCode.XXX, "some messages"));
}
// ...
我们可以在构造 RpcException 对象时传递Metadata
,用于携带额外的数据到客户端,如果需要传递复杂对象,那么要先按约定序列化成字节数组。
拦截器逻辑完成后,需要在服务注入时设置如下:
builder.Services.AddGrpc(options =>
{
options.Interceptors.Add<GrpcGlobalExceptionInterceptor>();
});
2.1.3. 测试
服务端完成后,如果要借助Postman
或者gRPCurl
测试,那么它们其实就是调用服务的客户端,要让它们事先知道服务约定信息,有两种方法:
- 给它们提供 .proto 文件,这个很好理解,关于服务的所有信息就定义在 .proto 文件中;
- 服务端暴露一个可以获取服务信息的接口。
如果要用方法 2,那么要先引入Grpc.AspNetCore.Server.Reflection
类库,然后在 Program.cs 中注册接口:
// ...
builder.Services.AddGrpcReflection();
var app = builder.Build();
// ...
IWebHostEnvironment env = app.Environment;
if (env.IsDevelopment())
{
app.MapGrpcReflectionService();
}
2.2. 客户端
客户端不需要 Grpc.AspNetCore.Server,所以我们直接引用 Google.Protobuf、Grpc.Tools、Grpc.Net.ClientFactory。
将服务端提供的 .proto 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并在项目文件中包含:
<ItemGroup>
<Protobuf Include="Protos\greeter.proto" GrpcServices="Client" />
</ItemGroup>
注意,如果只需要服务端提供的部分接口,那么 .proto 文件中只保留必要的接口即可,真正做到按需索取:)。
我们还可以更改 .proto 文件中 message 的字段名(只要不改动字段类型和顺序),不会影响服务的调用。这也直接反映了 protobuf 不是按字段名而是事先定义的字段标识编码的。
由此,假如我们有多个 .proto 文件,使用到了相同结构的 message,无所谓字段名是否相同,我们都可以将这些 message 抽离为单独的一个 .proto 文件,然后其它的 .proto 文件使用import "Protos/xxx.proto";
引入它。
编译一下,然后在 Program.cs 中注册服务客户端:
// .proto 文件中的 package
using TestDemo;
// 这里注入的服务是 Transient 模式
builder.Services.AddGrpcClient<Greeter.GreeterClient>(o =>
{
o.Address = new Uri("https://localhost:5001");
});
如此,其它地方就可以愉快地使用客户端调用远程服务了。
同服务端一样,我们可以给客户端配置统一的拦截器。如果服务端返回上文提到的 RpcException,客户端得到后是直接抛出的(就像是本地异常),我们可以新建一个专门的异常拦截器处理 RpcException 异常。
builder.Services
.AddGrpcClient<Greeter.GreeterClient>(o =>
{
o.Address = new Uri("https://localhost:5001");
})
.AddInterceptor<ExceptionInterceptor>(); // 默认创建一次,并在 GreeterClient 实例之间共享
//.AddInterceptor<ExceptionInterceptor>(InterceptorScope.Client); // 每个 GreeterClient 实例拥有自己的拦截器
具体的异常处理逻辑就不举例了。提一下,通过 RpcException.Trailers
可以获取异常的 metadata 数据。
另外,对于异常处理来说,如果项目是普通的 ASP.NET Core Web 服务,那么使用原先的 ActionFilterAttribute
、IExceptionFilter
等拦截器也是一样的,因为既然运行时出现了异常,这两者肯定也能捕获到。
2.3. 进阶知识
本文未涉及的 .NET-gRPC 的进阶知识诸如单元测试
、服务调用中止
、负载均衡
、健康监控
等,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其实这方面微软官方文档已经讲解得相当全面了,但也难以覆盖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所以有此文以飨读者,还望不吝指教。
3. 参考资料
本文来自转载。
作者:莱布尼茨
原文标题:gRPC 入门与实操(.NET 篇)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newton/archive/2023/01/10/17033789.html